当前位置:首页 >> 寻资讯 >> 新闻发布会
“贯彻十九大 开启新征程”专题发布会
“创新发展理念”新闻发布会在南昌举行
发布时间:2017-12-12 字号:[]

新闻发布会现场(文颖 摄)

  12月12日,江西省政府新闻办、省发改委、省工信委、省科技厅、省农业厅、省商务厅联合召开“创新发展理念”新闻发布会。省发改委党组成员李庆红,省工信委党组书记、主任杨贵平,省科技厅党组书记郭学勤, 省农业厅厅长胡汉平,省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王水平介绍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思路办法和政策举措,并回答记者提问。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处长陈惠龙主持发布会。

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处长陈惠龙(文颖 摄)

陈惠龙:

各位记者朋友、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为继续兴起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热潮,根据中宣部通知要求和省委部署,我们近期将举办“贯彻十九大 开启新征程”专题新闻发布会,专题新闻发布会一共有5场,今天是第一场:创新发展理念新闻发布会。今天上午,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了省发改委党组成员李庆红先生,省工信委党组书记、主任杨贵平先生,省科技厅党组书记郭学勤女士,省农业厅厅长胡汉平先生,省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王水平先生,请他们来介绍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思路办法和政策举措,并共同答记者问。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中央驻赣媒体、境外驻赣媒体和省市新闻媒体,共计39家新闻单位。其中,手机江西台、江西手机报、凤凰江西等正在做融媒体直播和文字实录。

  下面,先请省发改委李庆红主任介绍贯彻落实举措。

省发改委党组成员李庆红(文颖 摄)

李庆红:

各位记者朋友、各位来宾:

  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省发改委将聚焦决胜全面小康、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江西篇章”的目标要求,着眼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新时代主要矛盾,在实际工作中,着力研究破解三个问题。

  一、围绕解决发展不充分问题,强化实体经济、项目支撑、园区平台“三大抓手”

  1.狠抓实体经济。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一方面,着力振兴实体经济。继续“精准、深入”降成本优环境,狠抓130条政策落实,围绕推动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进一步加大科技、金融、人力等精准对接力度,开展一系列更加有效的企业发展提升行动。另一方面,着力培育壮大新动能。继续主攻新制造、新服务、绿色、智慧、分享经济等新动能培育五大方向,特别是要牢牢抓住数字经济时代机遇,推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大力培育分享经济新业态新模式,积极创建军民融合示范省。

  2.狠抓项目支撑。坚持重大项目带动战略不动摇,瞄准十九大提出的国家重大战略方向,结合江西实际,集中力量挖掘、谋划和推进一批事关全局和长远的,补短板、惠民生、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省级重大项目。更加注重重大项目的跟踪落实、协调服务和督查督导,为我省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3.狠抓园区平台。进一步把推动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平台和载体,聚焦提升产业集聚度,进一步理清各开发区的首位产业和主攻产业,完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及产业链条等配套,强化规划、产业、土地、财税、金融、招商等政策引导,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切实提升园区投资强度及产出率。聚焦提升园区活力,赋予园区更多职能,创新园区运营方式。

  二、围绕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强化乡村振兴、区域协调、脱贫攻坚“三大举措”

  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围绕全面落实“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我委正在研究启动我省乡村振兴规划编制工作。结合发改委职能,我们将突出在“产业兴旺”上下功夫,抓好一批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试点,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加快调整优化,着力提升附加值、做强产业链。突出在“生态宜居”上下功夫,加快推进一批水电路厕改造、公共服务、环境整治等项目,努力促进农村“整洁美丽、和谐宜居”。

  2.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一是切实突出重点。着力强“引擎”,加快推动各类要素向赣江新区集聚,确保实现“一年打基础、三年成规模、五年大发展”目标,全面引领昌九一体化发展;着力强“支撑”,纵深推进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加大滨湖四县小康攻坚力度,打造支撑全省发展的重要增长板块和增长极。二是抓住高铁时代机遇。沿沪昆、合福高铁打造一批高铁试验区、高铁新城,及早编制实施沿京九高铁经济带规划,带动赣东、赣西等高铁沿线区域融合发展、转型升级。

  3.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结合发改委职能,一是加大易地搬迁扶贫力度,确保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脱贫致富;二是加大生态扶贫力度,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产业,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三是加大光伏扶贫、网络扶贫力度,构建长效扶贫机制,确保扶贫效果可持续。

  三、围绕解决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不足问题,强化创新引领、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三大动力”

  1.坚持创新引领。充分发挥省发改委在创新型省份建设、“双创”、培育新动能等方面工作的牵头作用,积极协调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一是抓好创新平台建设,重点创建一批国家和省级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双创”示范基地,研究制定支持创新平台建设的政策措施,推动创新平台的资源共享。二是抓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双创”活动,采取有力措施,鼓励和吸引更多人员投入到“双创”大潮中去,增强全省创新创业活力。三是配合有关部门,继续深化科技体制、人才体制等改革。

  2.全面深化改革。要把改革的重点进一步聚焦到完善产权制度、要素市场化配置上来,在国资国企、财政金融、农业农村、投融资、价格等方面,进一步推出一批改革举措。特别是以“放管服”改革为抓手,着力优化发展环境,持续释放改革红利。

  3.扩大开放合作。围绕全面落实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中部崛起等战略,着力打造内陆双向开放高地,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际产能、创新能力等领域合作,支持赣州打造“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加强与长江沿江省份的基础设施、重点产业、体制机制对接;进一步完善赣京、赣沪、赣浙、赣粤、赣闽等重大开放合作试验区、示范区,打造一批“飞地经济”样板,不断提升我省对外开放合作水平。

陈惠龙:谢谢李主任的介绍和发布!接下来,请省工信委杨贵平主任介绍贯彻落实举措。

省工信委党组书记、主任杨贵平(文颖 摄)

杨贵平:

各位记者朋友,各位来宾:

  大家上午好!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的首要政治任务。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面对面交流,分享学习体会。借此机会,也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热情为工信事业鼓与呼的各位媒体朋友表示衷心感谢!年终岁尾,我们还将结合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展一次工业集中宣传活动,真诚期盼大家一如既往关注工业,多到我省工业一线走访,去工厂车间聆听机器的轰鸣,感受发展的律动,传递工业的喜讯。我们将和宣传部门密切配合,为大家采访提供最大便利、最优服务,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所收获。

  下面,我围绕“创新发展理念”这个主题,介绍有关情况。主要分两部分,一是近年来全省工业发展的主要成效;二是贯彻十九大精神、创新工业发展的思路和举措。

  一、五年来我省工业发展的主要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对江西工作重要要求,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全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工业总体实力不断增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五年增长1.6倍,主营业务收入占全国的比重提高0.7个百分点;工业增速由2012年的第13位前移到2016年的第4位,近3年稳居中部第一;千亿产业增加到11个,规上工业企业过万户。今年1-10月,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高出全国平均2.3个百分点,预计全年可完成增长8.8%的既定目标任务。

  二是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高新技术工业企业达2295户,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占规上工业比重分别提高6.3个、4.6个百分点。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面提高14个百分点,建成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96家、国家级15家,基本覆盖主要工业行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硅衬底蓝色发光二极管技术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工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三是发展质量效益不断提升。聚集发展态势初步形成,园区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82.9%,60个省级重点工业产业集群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超过70%;规上工业利润增长86.7%,劳动生产率增长32.1%,人均创利率增长45.8%。

  四是绿色生态水平不断提高。钢铁去产能工作受到国务院表彰;六大高耗能行业占比下降8.2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24.6%;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8家企业、1家园区入选2017年第一批国家绿色工厂和绿色工业园区。

  二、创新我省工业发展的主要思路、举措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贯彻新的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等新要求。作为工信主管部门,我们感到,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创新发展理念,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就是要推动我省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构建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实现新时代江西工业高质量发展。具体说来,要做到“四个把握”、抓好“四个聚焦”、强化“四个支撑”。

  第一,做到“四个把握”。一是把握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总体要求。即一个着力点(实体经济)、一个战略支撑(创新驱动)、一个方针(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一条主线(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条路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两大任务(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四位一体”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一个目标(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二是把握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产业趋势。即未来将迎来新兴产业爆发期、传统产业抉择期、创新创造活跃期、消费结构升级期“四期”叠加的关键期。三是把握新时代我省工业发展新矛盾。即我省仍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产业结构“三七开”(以传统产业为主),技术结构“三七开”(以初加工和简单组装技术为主),产品结构“三七开”(以中低端和低附加值产品为主)。四是把握我省加速工业崛起的总体思路。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以制造业为主体,坚持加快发展与转型发展相结合,做大总量与提高质量相结合,投资拉动与创新驱动相结合,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突出创新发展、融合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安全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着力构建以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生产性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化工业产业体系。

  第二,抓好“四个聚焦”。一是聚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着力做大规模。航空产业力争实现年主营业务收入850亿元,中医药产业力争700亿元,光伏产业力争1200亿元,锂电产业力争550亿元,新材料产业力争3000亿元,移动物联网产业力争在项目、平台和企业上实现突破。二是聚焦优化升级传统产业,着力提升质效。重点推进“五+双赶超”技改专项行动,力争全年工业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20%以上,带动工业投资完成1.2万亿元。即推进“机器人+”,每年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等智能装备2000台(套)以上;推进“绿色+”,培育打造更多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和绿色供应链;推进“互联网+”,完成100家中小企业信息化提升改造,1000家中小企业入网上云;推进“品牌+”,实施精品培育行动,认定100项工业精品;推进“设计+”,发挥工业设计创新券作用,引导制造企业和设计企业对接合作。力争主要行业骨干企业技术装备水平赶超国内外领先、重点产品技术含量和质量性能赶超行业先进。三是聚焦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着力推动协同发展。重点推进服务型制造,建设一批服务型制造集聚区;发展工业设计,培育10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做强现代物流,打造一批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培育第三方服务,大力发展第三方检验检测服务等。四是聚焦大力推进智能制造,着力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重点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加快建设江西工业云,支持南昌、上饶、抚州和赣江新区等大数据基地建设;深化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推进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对标贯标,加快智慧城市、信息消费试点城市、宽带中国江西工程建设;大力实施智能制造“万千百十”工程,建设100个数字化车间,推动实施40个智能制造示范项目。

  第三,强化“四个支撑”。一是强化技术支撑。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政产学研金用相结合的产业创新体系,加快组建智能制造、新材料和生物医药等产业研究院,加快建设一批省级技术中心、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围绕优势产业集群,打造产业创新综合体。加快产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攻关,加快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二是强化人才支撑。加强企业家、专业人才、产业技术工人三支工业人才队伍建设,弘扬工匠精神,培养造就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大军。三是强化政策支撑。推动出台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加速工业崛起若干意见,研究制定一批配套文件,为工业强省奠定政策基础。四是强化环境支撑。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深化降成本优环境专项行动,建立“亲、清”的政商环境,营造工业强省良好舆论氛围,着力打造成本最低、回报最高、服务最优的发展环境。

  总之,我们将全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不断创新发展理念,加快推动新时代江西工业高质量发展,力争到2020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突破万亿元,新型工业大省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工业强省进程迈出坚实步伐,为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江西篇章作出应有贡献!

  谢谢!

陈惠龙:谢谢杨主任的介绍和发布!接下来,请省科技厅郭学勤书记介绍贯彻落实举措。

省科技厅党组书记郭学勤(文颖 摄)

郭学勤:

各位记者朋友,各位来宾:

  大家好!在此,首先感谢新闻界各位朋友长期以来对江西科技工作的关注和支持!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对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明确部署,这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将创新引领置于全局发展之首,出台“1+N”创新政策文件,高位推动全省科技综合水平全国位次由第25位进到第20位,首次进入全国第二方阵,为创新江西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十九大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坐标,省科技厅决心把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与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西工作的重要要求结合起来,一以贯之地落实好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的创新发展目标和要求,为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江西篇章提供科技支撑。

  下面,我从抓好“四个聚焦”方面向大家介绍一下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思路举措。

  一、聚焦创新引领,加快科技前瞻布局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下一步,我们将立足江西实际,“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落实《江西省创新驱动发展纲要》,力争江西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省份行列,到2030年跻身全国创新型省份先进行列。一是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从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服务业发展、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知识产权应用保护、提升研发投入等方面落实“1+N”创新政策,切实营造良好创新环境。二是大力推进重大科技工程,深化创新驱动“5511”工程,重点聚焦优势战略性新兴产业,每年实施10项重大研发专项,力争高新技术企业数5年内达到4000家,培育壮大一批科技协同创新体,建设一批高水平研发平台和创新人才团队,切实发挥科技支撑经济发展的作用。三是继续深入开展全社会研发攻坚行动,建立健全省、市、县各级财政科技投入逐年稳定增长机制,力争到2020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2%。

  二、聚焦科技支撑,促进新旧动能转换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要不断提高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下一步,主抓三大块工作:一是聚焦特色优势领域加快创新突破,促进航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推动农业、中医药等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变。二是加快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重点推进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示范,全力推进智慧江西建设;依托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硅衬底LED”项目,开展硅基LED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推广应用,推进南昌“光谷”建设等。三是抢抓军民融合发展机遇,重点以南昌航空城、景德镇直升机研发生产基地为依托,逐步健全航空制造产业链。

  三、聚焦激发活力,深化科技领域改革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下一步,一是发挥赣江新区创新示范作用,落实即将出台的《加快赣江新区科技创新引领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加快创建鄱阳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开展创新体制机制先行先试,引导高端创新要素聚集。二是健全基层科技创新体系,出台我省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实施意见,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高起点规划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农业科技园区等创新创业平台,加快建立适应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组织领导体制和工作推进体系。三是探索生态科技研发与示范路径,立足江西被列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机遇,推进生态文明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启动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创建工作。四是促进科技与扶贫对接。深入推进“部省市县科技部门四级联动”科技扶贫模式,发挥204个农村科技特派团作用,为全省脱贫攻坚提供精准科技帮扶。

  四是聚焦人才驱动,培育造就创新队伍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下一步,一是抓好人才政策落实,全面落实《省委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和《鼓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的若干规定》,最大限度下放科研单位自主权,给科研资金的使用“松绑”,使全省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及科技成果转化渠道更加通畅。二是完善并落实各级领导联系专家制度,大力实施“赣籍科技人才回归”工程,加快引进一批包括江西籍在内的海内外高层次创新人才和研发团队。三是加快科技人才队伍培养,积极对接国家人才计划,实施江西省“双千”计划,抓好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学科学术带头人、优势科技创新团队等高端人才培养计划实施,力争科技人才总数和质量得到双提升。

  省科技厅党组将带头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更加坚强有力地担负好新时代赋予的新使命。

  最后,真诚希望新闻界各位朋友继续关心科技创新工作,为全省科技创新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陈惠龙:谢谢郭书记的介绍和发布!接下来,请省农业厅胡汉平厅长介绍贯彻落实举措。

省农业厅厅长胡汉平(文颖 摄)

胡汉平:

各位记者朋友,各位来宾:

  党的十九大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十九大报告用专门章节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首次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为新时代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明确了重点、指明了方向。我厅坚决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厅的首要政治任务,组织全厅广大党员干部迅速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热潮。一是组织深入学习。召开了厅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扩大)会和全厅领导干部会议;开展集中学习、专题研讨等活动,厅领导赴各部门(单位)给党员干部上专题党课;组织了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撰写学习十九大精神感言感悟。二是切实强化宣传。设置了形式各样的十九大精神宣传内容展板;通过江西农业信息网、江西农业微党课、微讲堂等平台发布十九大专题系列报道、《党的十九大精神应知应会》;结合“百名处长挂百县”活动,组织百名处长深入到全省各地,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厅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农业农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和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稳粮、优供、增效”的总体要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围绕一条主线,构建三大体系,重点抓好六大任务,实施九大工程,基本形成“产地生态、产品绿色、产业融合、产出高效”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使我省在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中迈出坚实步伐,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绿色崛起。

  围绕一条主线:就是要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进一步调优农业产业结构、调绿农业生产方式、调新农业产业体系、调强农业科技支撑、调顺农业生产关系,不断提升农业发展质量效益,增强农业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构建三大体系:就是要加快构建江西特色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一是建立以“大农业”为核心的产业体系,促进一、二、三产深度互动、融合发展,不断提高农业全产业链收益,实现农业产业体系的现代化。二是建立以“绿色生态”为核心的生产体系,强化农业科技创新,打造全国绿色有机农产品示范基地,实现农业生产体系的现代化。三是建立“新型主体”为核心的经营体系,着力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实现农业经营体系的现代化。

  重点抓好六大任务:一是巩固粮食主产区地位。大力实施“藏粮于地”和“藏粮于技”战略,统筹整合资金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全面完成282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深入开展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促进农机农艺融合、良种良法配套,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420亿斤以上。二是调优农业产业结构。实施优势特色农业提质增效行动,大力发展优质稻、功能稻、有机稻,加快发展果业、设施蔬菜、茶叶、中药材等特色种植产业;大力发展草地畜牧业和特色渔业。三是加快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推进绿色生态农业“十大行动”,大力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建设全国重要的绿色农产品生产区和绿色农业示范区,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四是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实施“百县百园”工程,打造一批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创建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推动全省农产品加工业上规模、上水平,唱响“生态鄱阳湖、绿色农产品”品牌。五是强化农业科技创新。深入实施“三十双百”创新工程(即实施10个左右农业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建设10个省级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建立10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引进、培养100名农业科研领军人才,培育100家科技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20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加强技术集成示范推广,推进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和“123+N”智慧农业建设,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六是深化农业农村改革。落实中央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要求,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开展“三权分置”改革试点、农村土地承包权有偿退出试点和土地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试点,增强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和实力。

  实施九大工程:进一步健全完善财政支持政策,按照省市县共推共担的原则,构建九大产业稳定投入机制,专项支持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一是实施优质稻米产业发展工程。大力发展绿色优质大米、高档有机大米、富硒功能大米等三大优势品种,重点打造鄱阳湖优质大米产业园、吉泰优质大米产业园、丰城富硒功能大米产业园、赣西高档有机大米产业园。二是实施蔬菜产业发展工程。加快推进蔬菜规模化、标准化、设施化、产业化发展,实现我省蔬菜产业安全有效供给。三是实施果业发展工程。做大做强脐橙、蜜桔、甜柚等柑橘主优势产区,加快发展早熟梨、猕猴桃、葡萄等特色水果产区,着力培育蓝莓、火龙果等新型特色水果示范基地,形成“一主多特”的果业发展格局。四是实施茶产业发展工程。推进标准生态茶园建设、茶叶良种繁育、茶叶加工能力提升、茶叶品牌等建设,构建生产高效、品牌突出、市场畅销的江西现代茶产业新格局。五是实施中药材产业发展工程。大力发展“三子一壳”中药材、特色中药材、药食同源中药材,构建特色明显、质量可靠的中药材种植产业群。六是实施草地畜牧业发展工程。完善肉牛肉羊的良种繁育体系,加快草资源开发,培育一批年出栏超过5万头的养殖大县、年出栏超过500头的标准化规模养殖场。七是实施水产业发展工程。加快发展特色渔业和外向型渔业,积极推广一批稻鱼、稻虾、稻鳖、稻蟹、稻鸭等稻渔共生综合种养模式。八是实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工程。培育一批惠及广大农民的农家乐星级企业,壮大一批示范带动能力强的休闲农业龙头企业,打造一批在全国叫得响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基地和品牌企业。九是实施油茶产业发展工程。加快低产林改造和病残果园树种调整,重点推进高产油茶林新造、低产林改造、品牌建设,逐步建立以资源培育为基础、科技创新为先导、企业带动为突破的高产油茶产业发展机制。

陈惠龙:谢谢胡厅长的介绍和发布!接下来,请省商务厅王水平厅长介绍贯彻落实举措。

省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王水平(文颖 摄)

王水平:

各位记者朋友、各位来宾:    

  大家好!

  党的十九大报告博大精深,内涵十分丰富,有130多处提到了商务工作,其中“开放”出现了27次,这是历次党代会报告中讲开放最多的一次,还包括投资贸易、消费、商贸服务业、“一带一路”、经济全球化、全球治理等等。特别是提出了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目标,让我们开放战线上的同志感到非常振奋。    

  我们商务系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今年在创新发展理念、推动开放发展上,主要有“八个首次”:一是成立了全国首个省级层面的开放发展领导小组,统筹全省开放发展工作。二是首次举办世界赣商大会,为新时代江西发展凝聚力量、增添活力。三是首次推动江西与北京全面战略合作,开创了红都与首都全面合作的长效机制。四是首次通过国际知名咨询公司向全球发布《江西省投资发展环境报告2017》。五是推动我省企业“走出去”,首次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高端服务领域投资合作。六是首次评选全省特色商贸小镇,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七是南昌昌北国际机场首次跨入千万级枢纽机场行列,我省口岸经济迎来大发展契机。八是省商务厅首次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商务干部的精气神更加饱满。

  今年预计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左右,引进省外项目资金增长12%左右,外贸出口增长1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5%左右。商务指标的增幅均处在全国第一方阵。省委、省政府赋予我们商务厅今年的各项目标任务可以圆满地完成。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目标。我理解,加快构建具有新时代特征、江西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具有重大意义,应该包括现代化产业体系、现代化创新驱动体系、现代化人才支撑体系、现代化金融体系、现代化区域协调发展体系、现代化开放型经济体系、现代化营商机制等方面。

  一是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施“万亿产业、千亿企业”培育战略,从现有11个千亿产业中,重点选择1-2个,引进、扶持龙头企业,促进产业集聚、集成发展。实施适度超前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战略,围绕主导产业的价值链、供应链,大力发展工业设计、服务外包、现代咨询、平台经济等生产性服务业。

  二是加快构建现代化创新驱动体系。大力实施非对称赶超创新战略,在传统优势领域和新兴技术领域,集中开展应用型技术攻坚,争取局部领域在全国乃至全球取得领先,以关键技术突破带动上下游集成创新。坚定不移地走开放式创新之路,增强创新的外生动力,着力解决自主创新能力不足问题。

  三是加快构建现代化人才支撑体系。人才是第一要素、第一资源,当今世界已经进入项目、资金、技术跟着人才走的时代,要把人才摆在发展的首要位置,全面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建议实施“全球人才兴赣工程”、“赣籍人才返赣工程”、“江西人才留赣工程”等三大工程,形成万才归赣、兴我江西的生动局面。

  四是加快构建现代化金融体系。重点建设科技金融体系、绿色金融体系、普惠型农村金融体系和特惠型扶贫金融体系,补齐我省金融发展的短板。特别是要以赣江新区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为突破口,加快建设具有江西特色的现代金融体系,打造区域性金融中心,大力提升金融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

  五是加快构建现代化区域协调发展体系。近年来,省委、省政府从战略的高度提出了“龙头昂起、两翼齐飞、苏区振兴、绿色崛起”的区域发展思路,先后出台了支持南昌打造核心增长极、九江沿江开放开发、赣南苏区振兴发展、赣东北扩大开放合作、赣西转型升级、抚州深化区域合作加快发展等区域发展举措,可以说,我省已经形成了比较系统、行之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体系。下一步,要更好地巩固提升这一体系,更好地促进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

  六是加快构建现代化开放型经济体系。以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为新的契机,推动多层次、多梯度、多样化的开放发展升级,探索开放型经济运行管理新模式,形成各类开发区(园区)协同开放新机制,推进国际投资合作新方式,建立质量效益导向型外贸促进新体系,完善金融服务开放型经济新举措,推动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七是加快构建现代化营商机制。自2015年实施降成本优环境专项行动以来,全省企业经营成本显著下降,投资发展环境明显提升,增强了经济发展的活力、动力。下一步,建议推出降成本优环境专项行动2.0版或者升级版,政策重心从现在的降低企业的经营性成本为主转向降低企业的制度性成本为主,即根据企业发展的全生命周期,加大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力度,构建与之相适应的现代化营商机制,全面推动我省竞争力由要素成本优势向软实力优势转变,着力打造海内外投资者和企业家的最佳投资目的地。

  明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对于全省开放战线来说是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一年。我们将以改革开放40周年、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为主线,按照建设现代化商务经济体系的要求,初步考虑“围绕三大重点,实施七大行动计划”:

  1.以改革开放40周年为重点,实施三大行动计划。一是内陆双向开放升级行动计划。以“一带一路”统揽全省开放发展,着力打造内陆地区开放型经济新增长极。二是招商引资升级行动计划。以改革开放40周年为主题,国外重点引进欧美国家的项目,国内重点在沿海城市开展系列专题招商活动。三是对外贸易升级行动计划。加大市场拓展力度,进一步优化对外贸易的产品结构、市场结构,提升国际竞争力。

  2.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点,实施三大行动计划。一是消费升级行动计划。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探索内外贸一体、多业态融合的消费新模式。二是现代化供应链行动计划。把建设现代化供应链体系作为推进内贸流通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抓手,提升商品和要素的配置能力。三是乡村商贸提升行动计划。加快构建适应新时代乡村发展需求的农村市场体系和流通体系,加大农村内贸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探索城乡一体的商贸流通体系。

  3.以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为重点,实施平台经济升级行动计划。引进和培育一批平台企业,推动平台经济从需求侧应用为主向供给侧创新为主提升。

陈惠龙:谢谢王厅长的介绍和发布。下面进行第二项议程,答记者问。提问请举手,并作简要的自我介绍。谢谢!

新华社记者(文颖 摄)

新华社记者:党的十九大强调“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发改委是投资主管部门,对此是如何考虑的?

李庆红:按照十九大提出的“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要求,重点是解决好“投什么”、“谁来投”的问题。

  在“投什么”方面,主要是着眼于提高供给质量、优化供给结构,结合江西实际,引导资金更多地投向有利于调结构、促升级、补短板、惠民生的领域。概括起来就是八个字:“成网、强链、补短、扩面”。

  所谓“成网”,就是优化提升基础设施网络。重点是围绕骨干铁路快速化,加快推动昌吉赣客专、赣深客专、安九客专等建设,力争尽早开工昌景黄铁路、渝长厦铁路、昌九客专等项目,构建“五纵五横”铁路网。围绕公路建设网络化,重点实施高速公路主骨架改扩建、4000公里国省道改造升级和1.2万公里农村公路改造工程,不断提升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围绕水运航道高等化,尽快开工建设信江双港航运枢纽、信江八字嘴航电枢纽等项目,加快构建“两横一纵”高等级航道网络。围绕机场建设通用化,尽快开工建设抚州、瑞金机场和一批通用机场,加快形成“一干八支”机场布局。同时,大力推进能源建设清洁化、水利设施现代化。

  所谓“强链”,就是围绕产业链向中高端迈进,重点在先进制造业、传统产业技术改造、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等方面,加快实施一批基础型、科技型、成长型重大产业项目。

  所谓“补短”,就是补齐民生服务方面的短板,重点在地下综合管廊、城市停车场、电网升级,以及教育卫生、健康养老、文化体育等方面,推进一批重大项目。

  所谓“扩面”,就是在抓好重点县区、重点交通干线和河流沿线的生态环保建设基础上,进一步实施一批生态环保建设项目,推动联点成线、由线扩面。

  同时,围绕解决“谁来投”问题,重点抓好“三个动”:一是社会资本的驱动,进一步放开准入领域,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二是新融资模式的促动,健全PPP项目投资回报机制,引导各地发行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债券、城市综合管廊等新型债券。三是政府性基金的撬动,进一步发挥好政府性基金的杠杆效应,撬动社会资本投入。 

江西卫视记者(文颖 摄)

江西卫视记者:党的十九大提出,要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我想请省工信委杨贵平主任介绍一下我省推进产业集聚集群集约发展的情况,下一步的思路、举措。谢谢!

杨贵平:好的,谢谢您的提问! 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部署,大力推进产业集聚集群集约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效。一是集聚速度加快。全省园区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优势产业,每个园区明确了1个首位产业,企业向首位产业加快集聚,主导产业首位度明显提升。1-9月,各园区首位产业集聚投产企业13442家、从业人员154.7万人,占全省园区的75.4%和66.9%。二是集群效应明显。1-9月,全省64个重点工业产业集群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641.7亿元,增长20.7%,占全省工业的34.5%,为全省工业增速保持全国“第一方阵”提供了有力支撑。三是集约水平提升。新兴产业增速加快、占比提升,成为带动集约发展的主动力。1-9月全省园区38个行业中有31个行业不同利润不同程度增长,其中有色金属增长43%、化工增长29%;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占比突破30%,带动全省园区效益明显提升,1-9月亩均投资强度、亩均利润达到409.3万元、16.5万元,同比提高25.6%和28.9%。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对标党的十九大要求,加快推进特色块状经济集群化发展,着力构建多元支撑、链条完整、协作紧密、绿色低碳的特色产业体系。一是突出规划引导,促进集聚集群。突出“一园一主业、一业一特色”,以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为核心,指导园区合理确定首位产业和主攻产业,重点扶持建设20个产业层次高、协同效应好、公共服务优、特色优势足的新兴产业集聚区。二是强化科技创新,增强竞争优势。着力打好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战役,推动每个集群重点打造2-3家有品牌效应的龙头企业。三是完善园区功能,优化公共服务,重点打造技术研发、检验检测、节能环保、物流、电商等公共服务平台。四是坚持绿色转型,建设工业新城,把工业园区作为未来工业新城来打造,加快从形态开发向功能开发转变,为产业集聚集群集约发展拓展空间。

  谢谢!

凤凰网记者(文颖 摄)

凤凰网记者: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所谓企业强则经济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请问,目前我省在壮大科技企业上重点开展了哪些工作? 

郭学勤:近些年,我们围绕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始终把培育科技企业作为科技工作的重要内容,先后出台加强协同创新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意见和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二十条措施,推动我省科技型企业快速增长,在壮大科技企业上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截至2016年底,全省高新技术企业已达1455家,比2012年翻了两番,预计2017年将突破2000家。下一步,我们将结合创新驱动“5511”工程实施,不断强化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企业创新载体建设,加强对科技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的指导服务,力争2022年前我省高新技术企业突破4000家。

  二是着力扶持小微科技企业发展。一方面,我们已从2015年开始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金(“科贷通”),以引导银行增加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目前已经有4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科贷通贷款1.08亿元。另一方面,将依法加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按15%执行等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力度。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工作,力争每年评价认定省级科技型中小微企业1000家,以帮助认定企业享受国家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从50%提高到75%的优惠政策。

  三是促进现有科技企业提质增效。重点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树标提质行动,评选高新技术企业百强优质企业进行奖励扶持。启动高新技术企业“双百”工程,筛选培养100家规模以下高新技术企业转为规模以上企业、100家规模以上企业转为高新技术企业。

江西晨报记者(文颖 摄)

江西晨报记者:完善的农业基础设施是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我省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条件。请问我省是如何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目前进展如何?

胡汉平:今年,省委、省政府创新性提出在省级层面统筹整合资金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利用四年时间新建1158万亩高标准农田,这在全国还是首次,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决心。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我们主要围绕“三变、三创、六结合”思路,加快推进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

  ——“三变”。一是变县级整合为省级整合。由省财政将中央和省级用于农田建设方面的资金进行统筹,建立“多个渠道引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的资金统筹整合使用新机制,年度整合财政资金约40亿元。二是变低标准为中高标准。将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由以前的亩均1200元左右提高到亩均3000元,同时允许各县参照省里标准,因地制宜、合理确定当地投资标准。三是变部门验收为统一验收。对县级政府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使用和建设任务完成情况,由省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导小组统一组织绩效考评,省直各相关部门不再单独组织验收考核。

  ——“三创”。一是创新融资方式。就是以统筹整合的中央和省级相关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作为“资本金”,向省农发行长期代息融资贷款,四年共计统筹建设资金360亿元。二是创新建设布局。要求各县根据高标准农田省级总体规划,重点布局粮食主产区、现代农业示范园、扶贫攻坚贫困地区和已经规模流转的田块。采取“集中力量、重点投入、新建为主、综合开发”的方式,连片实施、区域推进。三是创新考核办法。制定出台《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绩效考评办法》,实行“县级自验自评、市级全面验收考评、省级绩效考评”分级验收考核办法,建立“奖优罚劣”激励机制,对考评排名前15位的县予以资金奖励。

  ——“六结合”。一是与调优农业产业结构相结合。在确保全省粮食产能的基础上,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为产业结构调整腾挪出更多空间,统筹推进优质稻米、蔬菜瓜果、中药材、稻田综合种养等高效种养模式。二是与培育新型经营和服务主体相结合。积极培育和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实行规模化经营,机械化、集约化利用;采取贷款贴息、先建后补等方式,支持种粮大户等社会资本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三是与推进精准扶贫相结合。将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与产业扶贫规划有效衔接,优先安排贫困地区,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条件,着力增强贫困人员自我发展能力。四是与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相结合。将通过土地整治新增加的耕地纳入占补平衡指标,指标转让的收益部分划归村集体。新增的高标准农田可部分入股或出租,增加村级集体收入。五是与建设“三区两园”相结合。将高标准农田建设重点布局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园、现代农业产业园,大力改善“三区两园”生产基础条件。六是与休闲观光农业相结合。要求各地以高标准农田为基础,建设一批融“民俗文化、农耕文化和饮食文化”为一体,“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融的休闲观光示范村和田园综合体,加快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目前,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进展顺利,96个项目县全部如期开工,截至12月7日,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投资完成率13.91%,进度较快的县(完成30%以上工程量的)有12个,其中高安市55%、奉新县50%、万载县45%、樟树市43%、安福县40.2%、广昌县38.2%、新干县37%、永丰县36%、南城县35%、共青城市30%、定南县30%、峡江县30%。

  在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各地在注重规划引领、科学实施的基础上,坚持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与产业结构调整、脱贫攻坚等工作紧密结合。项目区已经落实土地流转面积140.7万亩,占比48.5%;落实产业结构调整面积93.6万亩,占比32.3%;在全省879个贫困村建设高标准农田89.3万亩,惠及贫困户67952户;引进和培育新型经营主体9569个;带动2555个行政村,预计可新增集体经济收入2.14亿元。

  可以说,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是一项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基础工程,也是一项攸关农民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德政工程。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凝聚全省上下合力,推动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各项工作落实、取得实效。

江南都市报记者(文颖 摄)

江南都市报记者:江南都市报:明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请问江西开放战线有什么具体举措?

王水平:明年,我们将围绕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着力打造开放型经济升级版。

  一是以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对标自贸区和自贸港、构建高水平双向投资和双向贸易格局等为主要内容,统筹推进“引进来”和“走出去”工作。

  二是招商引资要以巩固港澳台为基础,重点引进欧美国家的项目,力争全省“十三五”期间引进境外世界500企业突破100家。

  三是对外贸易要重点提高自营出口比重,提高江西产品出口比重;以参加第一届国际进口博览会为契机,进一步提升进口质量,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

  四是“走出去”要向中高端产业和服务业领域谋求新突破,提升国际经贸合作层次。

  五是以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为重点,以现代化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为引线,放大平台经济的裂变效应,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陈惠龙:由于时间关系,答记者问就到这里。谢谢各位领导、谢谢各位记者朋友。相关材料已经印发给了大家,并提供了电子版。如果还有什么问题,会后可以向有关领导进行咨询或专访。预告一下,专题发布会的第二场新闻发布会将于后天上午9:30继续在这里举办。

  今天上午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