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寻资讯 >> 新闻发布会
“贯彻十九大 开启新征程”专题发布会
建设美丽江西新闻发布会在南昌举行
发布时间:2017-12-21 字号:[]
新闻发布会现场(文颖 摄)
  12月21日,江西省政府新闻办、省生态办、省国土资源厅、省水利厅、省林业厅、省环保厅联合召开建设美丽江西新闻发布会。省发改委党组成员、省生态文明办专职副主任刘兵,省国土资源厅党组成员、总规划师梁春祥,省水利厅党委书记、厅长罗小云,省林业厅党组书记、厅长阎钢军,省环保厅党组书记、厅长陈小平介绍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思路办法和政策举措,并回答记者提问。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处长陈惠龙主持发布会。
  
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处长陈惠龙(文颖 摄)
陈惠龙:
各位记者朋友、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为继续兴起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热潮,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组织策划了“贯彻十九大 开启新征程”专题新闻发布会,今天是第四场:建设美丽江西新闻发布会。今天上午,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了省水利厅党委书记、厅长罗小云先生,省林业厅党组书记、厅长阎钢军先生,省环保厅党组书记、厅长陈小平先生,省发改委党组成员、省生态文明办专职副主任刘兵先生,省国土资源厅党组成员、总规划师梁春祥先生,请他们来介绍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思路办法和政策举措,并共同答记者问。
  出席今天发布会的有:中央驻赣媒体、境外驻赣媒体和省市新闻媒体,共计32家新闻单位。其中,江西手机报、江西视听网、凤凰网等正在做融媒体直播。
  下面,先请省生态办刘兵专职副主任介绍有关情况。
省发改委党组成员、省生态文明办专职副主任刘兵(文颖 摄)
刘兵:
各位记者朋友、各位来宾: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进行了全面总结和重点部署,省发改委作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责任部门,深受鼓舞、倍感振奋、衷心拥护、坚决落实。借此机会,我把相关的情况作一个简要介绍。
  党的十九大在十八大的基础之上再一次吹响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号角,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又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要求、新目标和新部署。
  在新思想方面,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重要内容,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等重要论断。
  在新要求方面,明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在新目标方面,提出到2020年,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到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
  在新部署方面,提出要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这些新思想、新要求、新目标、新部署,为我们建设美丽江西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围绕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省发改委将聚焦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江西篇章”的目标要求,着眼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新时代主要矛盾,抓住建设江西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历史性机遇,着力打响“四大攻坚战”,努力实现“一个突破、两个提升”,为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建设富裕美丽幸福江西奠定坚实基础。
  打响“四大攻坚战”,即:
  (一)打响绿色发展攻坚战。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加快推进绿色发展。着力推动源头上绿色转型。完善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循环化改造等制度与政策,推动传统制造业和加工业提质增效。着力培育新经济新动能。着重抓好航空、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开工一批、推进一批、储备一批重大项目。着力发展生态利用型产业。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大健康和养生养老产业,促进生态优势加快转变为发展优势。着力推动节能减排。实施清洁能源替代工程,开展排污权、碳排放权、用能权等交易,强化节能减排考核。着力增强技术与金融支撑。健全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绿色金融服务体系,积极培育生态环保产业,推动更多实体经济向绿色化转型发展。
  (二)打响环境治理攻坚战。打赢蓝天保卫战。重点抓好施工扬尘整治、秸秆禁烧、机动车达标排放等污染防治工作,实施一批专项行动。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大力整治城市黑臭水体和纳污坑塘,打好劣V类水歼灭战,建立覆盖全流域重点污染源、排污口在线监测系统。实施土壤污染管控修复计划。加强土壤污染监测监管和风险管控。加快建立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系统,推进垃圾强制分类和无害化处理。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饮用水源地保护专项行动,推广环境整治“全域一体化”第三方生活垃圾处理模式。
  (三)打响生态提升攻坚战。优化生态安全屏障。加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重要水源保护地等生态功能区域的保护,推动形成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落实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要求。推动主体功能区规划在市县精准落地,全面落实省域空间规划,推进省市县“多规合一”,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管控要求。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实施森林质量提升工程,提高公益林补贴标准,推进非国有森林赎买试点。建立湿地生态系统损害鉴定评估办法及监测评价预警机制,实施鄱阳湖非法围垦、占用湿地专项行动。加大生态保护补偿。提高全省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标准,落实东江源头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加大对贫困地区、环境优良地区的生态补偿力度。
  (四)打响监管体制改革攻坚战。探索成立省级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机构,完善自然资源管理制度,统一行使所有者职责。加快推进环保监管体制改革,探索城乡环境保护工作由一个部门进行统一监管和行政执法的机制和模式。推进环境资源行政执法和司法改革,加强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配合。
  实现“一个突破”,即:制度建设取得重要突破。流域生态补偿、河湖保护与生态修复、绿色产业发展、生态扶贫、自然资源资产产权等五个重点领域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成果。
  “两个提升”,即: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全省森林覆盖率保持稳定,湿地保护区面积进一步扩大,全省空气质量优良率、地表水断面水质达标率逐步提升,全面消除劣V类水,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前列。绿色发展水平提升。三次产业结构更加合理,资源能源效率进一步提高,万元GDP能耗、水耗逐步下降,主要污染排放量不断降低,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陈惠龙:谢谢刘主任的介绍和发布!接下来,请省国土资源厅梁春祥总规划师介绍有关情况。
省国土资源厅党组成员、总规划师梁春祥(文颖 摄)
梁春祥:
各位记者朋友,各位来宾:
  很高兴在这里与大家见面,并就“建设美丽江西”有关情况进行交流。首先,对各位长期以来给予全省国土资源工作的关注、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党的十九大将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增加了“美丽”要求,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为我们做好新时代国土资源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全面加强生态国土建设,为“建设美丽江西”作出应有的贡献。下面,我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建设生态国土、助力“美丽江西”的工作举措。
  一是强化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加快编制省级国土规划,在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全面摸清国土空间本底条件的基础上,优化生态、农业、城镇等主体功能空间,促进国土集聚开发、分类保护和综合整治;强化支撑体系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立健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提高国土空间治理能力。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的管控作用,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批地用地管地,严格按照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审核矿业权。稳妥推进新建、高安、贵溪等县(市、区)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试点,着力形成符合我省实际、覆盖全部自然生态空间的用途管制制度体系,形成可操作可推广、有效管用的制度成果,将用途管制扩大到所有自然生态空间。
  二是严格保护耕地。今年5月,我省全面完成了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共划定永久基本农田3693.86万亩。《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中发〔2017〕4号)下发后,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下发了《中共江西省委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实施意见》(赣发〔2017〕31号)。我厅严格按照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着力构建永久基本农田“划、建、管、护、补”长效机制,进一步健全共同责任机制,实行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构建以数量为基础、产能为核心的占补新机制,着力转变补充耕地方式、扩大补充耕地途径,将新增耕地、新增水田、提升产能等指标分类管理,用于对应指标的占补平衡。
  三是强化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按照省委、省政府领导批示精神,从今年9月开始,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消化批而未用土地专项行动,取得了积极成效。截至12月1日,全省批而未用率下降了7.15%,消化周期下降了1年。我们将继续推进专项行动,切实消化存量建设用地。认真开展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考核。今年12月1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江西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考核办法》,每年对各市、县(区)节约集约用地情况进行全面考核。依据该办法,我们还将研究制定《江西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考核实施细则(暂行)》,并在2018年上半年完成首次考核工作。认真做好第四届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总结推广各地节地挖潜、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经验做法。
  四是大力推进绿色矿业。全面梳理各类生态保护区内的矿业权,积极配合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划定,配合省财政厅制定各类生态保护区内矿业权退出机制。引导广大矿业权人自觉推进绿色矿业,大力推广绿色矿业的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和新工艺,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按照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和国土资源部的有关要求,研究制定《江西省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引导全省矿山企业开展绿色矿山建设。
  五是强化地质灾害防治。全面完成84个山地丘陵县(市、区)1:5万地质灾害调查及成果集成工作,推进全省重点山地丘陵县(市、区)地质灾害风险区划、赣北及赣西重点采煤沉陷及岩溶塌陷区地质灾害专项调查。严格落实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加强建设项目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的事中、事后监督管理。进一步完善覆盖全省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网络,及时发现和尽量避免地质灾害发生。针对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依据轻重缓急的原则并结合地方诉求,分期分批实施工程治理。加强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加强地质灾害应急队伍建设和专业人才培养,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六是稳妥推进自然资源管理改革。统筹推进余江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加强总结提升,全面完成改革试点任务,为国家提供可复制、能推广、利修法的制度成果。继续推进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试点。认真抓好贵溪市等五个地区试点工作,确保在2018年2月前完成试点任务;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适时启动全省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切实做好矿业权出让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按照要求,我厅起草了《江西省矿业权出让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代拟稿),已经国土资源部审核通过,并报省委深改组和省政府审定,待审定通过后将印发各地实施。
  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
陈惠龙:谢谢梁总规划师的介绍和发布!接下来,请省水利厅罗小云厅长介绍有关情况。
省水利厅党委书记、厅长罗小云(文颖 摄)
罗小云:
各位记者朋友,各位来宾:
  上午好!
  党的十九大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把水利摆在九大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之首,并对实施国家节水行动、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加快水污染防治、加强流域环境综合治理、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健全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等提出明确要求,进一步完善了我国新时期治水方略,深化了水利工作内涵,指明了水利发展方向。下面,我围绕建设美丽江西,就水利部门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思路办法、政策举措等方面作个简要通报。
  第一,完善思路创新顶层设计。9月份,中央印发了《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实施方案》,省委省政府出台了深入落实的意见,明确提出:有步骤、分阶段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实现“一年开好局、两年有变化、四年见成效”的目标,其中涉及到水利方面有29项任务。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方案、意见,贯彻“系统治理”思路,开展生态鄱阳湖流域建设,着力加强水资源“三条红线”保护、水域岸线保护、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水生态文明村示范创建、水利风景区建设、入河湖污染物防治、流域综合执法、智慧水利建设、流域水文化建设等。创新流域综合管理模式,探索建立鄱阳湖流域管理协调机制,统筹省级层面流域管理职能,研究组建鄱阳湖流域管理机构,完善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对流域开发与保护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统一监测、统一监管。
  第二,深化水治理体制机制改革。以河长制“五个升级”(思路升级、制度升级、能力升级、行动升级、宣教升级)为牵引,以流域生态综合治理为抓手,进一步健全完善省、市、县、乡四级配套政策措施,持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强化基层河长工作机构,推广民间河长、志愿河长等模式,着力打造河长制升级版。按照中央部署抓紧制定“湖长制”实施方案,全面建立湖长制。加快推进水资源领域改革,总结高安、新干、东乡水权确权和山口岩水库水权交易试点经验,探索建立水权交易制度,稳步推进水权交易和流转的有效模式。持续开展水生态文明村自主创建活动,打造一批水生态文明示范村。推进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和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以价格形式体现公益性水利服务的价值,发挥水价的调节和杠杆作用,打通社会资本进入的卡口。
  第三,加快夯实水利基础网络。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保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加快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继续助推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高效节水灌溉,确保每年完成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0万亩的建设任务。推进饶丰、七一等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建设。大力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逐步提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倾斜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脱贫攻坚地区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加快廖坊灌区二期、四方井水利枢纽等列入国家172项重大工程项目和寒山、太湖等中型水库建设、中小河流治理步伐。加快推进灾后水利薄弱环节建设,继续实施防汛能力提升八大工程,补齐水利短板。对已建成的各类32万余处水利工程全面推行标准化管理,实现安全高效运行。
  第四,加强水资源管理保护。开展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水效领跑行动。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全面开展规划水资源论证,制定江西省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实施细则,进一步强化水功能区分级分类管理,探索开展水功能区差异化监测。完善水资源费征收标准,严格征收管理,确保应收尽收。下大力气整治乱占乱建、乱围乱堵、乱采乱挖、乱倒乱排等现象,维护河湖生态安全。通过这些措施,到2020年,全省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得到严格控制,全省用水总量控制在260亿立方米以内,万元GDP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幅度达到国家规定标准;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91%以上,鄱阳湖流域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90%以上,县级以上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全面消除城市黑臭水体、Ⅴ类及劣Ⅴ类水体。
  第五,提高灾害综合防御能力。防汛抗旱减灾思路将以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落实预防为先方针,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供水安全作为首要任务,落实灾前各项措施,完善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汛抗旱责任制,着力巩固政府统一指挥、部门协调联动、军民联防联控、社会广泛参与的防汛抗旱组织体系。发挥综合效益,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兼顾防洪减灾和蓄水兴利,综合运用“拦分蓄滞排”等防洪措施和“蓄引提调连”等抗旱措施,充分发挥防汛抗旱减灾体系综合效益。
  第六,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推进流域联合执法,推广鹰潭等地综合执法模式。建立健全定期会商、联合执法机制,健全河湖管理特别是流域管理法规制度,完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依法强化河湖管理保护监管。强化水利科技创新,改善科技创新环境,整合科技创新优势资源,着力打造区域性水利科技创新中心,加大水利先进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引进和推广应用,充分挖掘科技对水利改革发展的支撑作用。积极推进“互联网+”现代水利,推进“智慧水利”建设。
  党的十九大发出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旗帜、团结奋进的伟大号召和冲锋号角,水利工作使命光荣、任务艰巨。对标找差距,对表抓落实,我们将坚定信心,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建设富裕美丽幸福江西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我的通报就这些,谢谢大家!
陈惠龙:谢谢罗厅长的介绍和发布!接下来,请省林业厅阎钢军厅长介绍有关情况。
省林业厅党组书记、厅长阎钢军(文颖 摄)
阎钢军:
各位记者朋友,各位来宾:
  大家好!借此机会,我代表省林业厅衷心感谢新闻界各位朋友长期以来对江西林业工作的关心支持!
  大家都知道,绿色生态是江西的一张亮丽名片。这几年,我们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部署,切实保护江西来之不易的绿水青山,林业生态建设取得了可喜进步。这里我想用几个数字作个简要介绍。目前全省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3.1%,继续保持全国第二位。建成林业自然保护区186处,其中国家级16处;森林公园181处,其中国家级47处;湿地公园91处,其中国家级33处。“一区两园”总面积2551万亩,占国土面积的10.2%,这些都是江西生态版图上的绿色明珠和瑰宝。全省有10个设区市成功获得“国家森林城市”这个国字号“绿色名片”,有69个县(市、区)被命名为“江西省森林城市”。今年11月,国家林业局公布的全国首批5条国家森林步道名单中,罗霄山国家森林步道和武夷山国家森林步道分别途经我省赣州、吉安、宜春、上饶等地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湿地公园。在加大林业生态保护力度的同时,我们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和生态富民产业,南康家具成为首个产值突破千亿元的林业产业,油茶、竹产业、森林药材、香精香料、苗木花卉、森林旅游等林下经济发展态势良好,预计今年全省林业总产值可达4000亿元,继续保持全国第一方阵。林业在助力我省扶贫攻坚中的成效逐步显现,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不断上升,绿色生态成为江西的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
  党的十九大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要求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肩负着重要责任。党的十九大这一重要论述,赋予了新时代林业新的历史定位和重要使命,为我省加快新时期林业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和我省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不断改革创新林业体制机制,提升森林质量和绿化水平,加强林业资源保护,发展生态富民产业,加快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为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作出新贡献。具体来讲,就是抓好“四项行动”:
  一是国土绿化行动。植树造林是林业工作永恒的主题。今后全省每年完成植树造林任务不少于70万亩,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3.1%;加快“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步伐,2018年实现11个设区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全覆盖,持续推动一批县级城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策应乡村振兴战略,抓好乡村风景林建设,力争每年建设150个省级乡村风景林示范点,打造“村美、业兴、家富、人和”的美丽乡村,助力乡村更加“生态宜居”。
  二是提升森林质量行动。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和森林结构,采取改造生态脆弱地区针叶纯林、抚育改造天然次生林、科学培育大径材、加大珍贵树种造林力度等不同措施,抓好以赣南等原中央苏区为重点的低产低效林改造,同时打造一批森林质量提升样板工程,进一步夯实我省绿色生态根基。按照“美化、彩化、珍稀化”要求,大力推广乡土树种、彩叶树种、珍贵树种造林,努力建设全域彩色森林风景带,实现从绿化江西到彩化江西的跨越,让绿水青山变得色彩斑斓,让赣鄱大地更加美丽芬芳。
  三是森林资源保护行动。积极探索建立“分类补偿、分档补助”机制,逐步提高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不断巩固全省5100万亩生态公益林保护成果。按照国家要求,全面开展天然林停伐管护协议签订工作,抓紧出台《江西省天然林保护工程管理办法》,把我省宝贵的天然林资源守护好。着力完善和加强全省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和湿地候鸟保护工作,加大对破坏林地、林木、湿地、候鸟、野生动植物等生态资源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守住林业生态红线,确保林区湖区生态安全。创新森林资源保护机制,积极开展重要生态区非国有商品林赎买试点工作,加强森林生态效益监测体系建设,稳步扩大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探索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改革成果。
  四是绿色产业扶贫行动。我们将按照省政府即将出台的《加快林下经济发展行动计划》,在全力维护林业生态安全的同时,重点打造油茶、竹类、香精香料、森林药材、苗木花卉、森林景观利用等六大林下经济产业,实现“少砍树、能致富”、“生态美、百姓富”。力争到2020年,全省林下经济经营规模达到4600万亩,年产值达到2000亿元以上,参与农户达到230万户以上。我们还将通过实施国家和省林业重点工程,大力推动林业就业扶贫、产业扶贫、科技扶贫等生态扶贫,帮助林区百姓增收致富,帮助贫困县脱贫摘帽。
  各位记者朋友、各位来宾,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推动林业现代化建设,让赣鄱大地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林业部门重任在肩。我们衷心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关注、关心和支持林业现代化建设,共同为保护和建设江西绿水青山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谢谢大家!
陈惠龙:谢谢阎厅长的介绍和发布!接下来,请省环保厅陈小平厅长介绍有关情况。
省环保厅党组书记、厅长陈小平(文颖 摄)
陈小平:
各位记者朋友,各位来宾:
  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兴和大家见面。首先,感谢各新闻媒体长期以来对江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感谢各位记者朋友积极为保护江西绿水青山、蓝天白云鼓与呼!
  党的十九大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进行了全面总结和重点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新变革、新理念、新要求、新目标和新部署,为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省委书记鹿心社、省长刘奇逢会必讲、逢件必批、逢事必处,仅今年以来,书记、省长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批示就达133次。按照党的十九大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省环保厅忠诚履职,全力打好生态环境保护攻坚战,以实际行动扛起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努力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重点推进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全力以赴抓好环保督察问题整改。今年我省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全面推进,力度大、速度快,在梳理出的61个问题中,要求2017年整改完成的有30个,目前已完成28个,剩下的2个可月底完成。省级环保督察今年启动, 5月和9月分两批对新余、九江、萍乡和宜春、吉安、鹰潭6个设区市进行督察,并反馈了督察意见。期间,共交办1885件环境信访件(已全部办结),责令立即整改553件,限期整改540件,停产整改249件,立案处罚232件,罚款金额1417.4万元,查封扣押65件,关停取缔242件,行政拘留30人,刑事拘留3人,约谈246人,问责50人。
  二是全力以赴推进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我省非试点省份,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超前谋划,认真部署,垂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今年9月,省政府常务会议、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六次会议先后审议通过了《江西省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并报经环保部、中央编办同意。我省在全国率先作出11个设区市环保局单派纪检组的决定获得环保部充分肯定,中纪委驻环保部纪检组于11月17日在江西召开 “全国环保系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加强党内监督专题座谈会”,重点推介了我省的经验和做法。
  三是全力以赴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首先,开展大气污染防治。面对今年1~4月不利的气象条件,我们立即采取措施、紧急调度、及时应对,通过调研分析、动员部署、督促检查、约谈问责、区域预警,狠抓“四尘”“三烟”“三气”,及时扭转了不利局面。经全省上下共同努力,截至12月15日,全省PM10平均浓度为71.7微克/立方米,比国家考核目标值低1.5微克/立方米。其次,开展水污染防治。针对1~4月我省部分国控断面水质恶化且降类的情况,我们及时实行周调度、月通报、季小结,加强断面水质监测,建立水质通报制度,采取紧急约谈、现场检查、加密监测、严格执法、督促整改,促进被通报的水质断面全部好转升类。我们还主动落实省委、省政府打好劣V类水歼灭战的部署。1~11月,全省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为92%,比国家考核目标值高12个百分点。再次,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印发了《江西省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实施方案》,全面启动农用地土壤详查,已完成样品采集任务的50%,进度居全国前列。建成江西省危险废物监管平台,开建2个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初步建立我省土壤污染防治项目库。
  四是全力以赴做好监测事权上收。去年11月,国家上收了大气环境质量监测事权,今年8月,又启动了地表水监测事权上收工作,变过去“考核谁、谁监测”为“谁考核、谁监测”。目前,我省完成了各设区市监测断面桩设置、新建水站选址以及已建水站信息调查工作,监测事权上收第一阶段工作进度列全国第一。
  与此同时,我省生态环境保护多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今年7月,遂川南风面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9月,靖安、资溪、婺源3县被授予第一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称号(全国共46个),数量列全国第4;靖安县还被评为第一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全国共13个)。10月,在全国辐射环境监测技能现场比武中,我省监测项目获得全国第二名。11月,我省率先实现了省、市、县三级环保部门“两微”全开通、全覆盖,位居全国第一,获环保部通报表扬。环保部副部长翟青表示:“这是很不容易的,没有极端负责的精神,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是完不成任务的!”
  下一步,省环保厅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奋力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己任,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党的建设、业务建设、法治建设、大数据建设、宣教建设、制度建设、队伍建设、作风建设、廉政建设、保障建设“十大建设”为抓手,精心谋划明年工作,既整体推进,又突出重点,做到点面结合、以点带面,力求创特色、出成效、争一流。
  一要扎实推进环境质量改善。打赢蓝天保卫战。2018年,国家将考核我省大气PM2.5和优良天数。我们将启动新一轮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把大气约束性指标任务分解至设区市政府,确定各地大气环境质量阶段性目标,组织编制限期达标规划。采取工程性减排措施,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开展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整治,强化机动车尾气治理,逐步消减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开展清水行动。我们将和水利等部门一起,夯实责任,到明年5月完成消灭所有水质监测断面劣V类水任务,在巩固33个地级城市饮用水源地安全的基础上,对144个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开展清理整顿,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重点行业清洁化改造和长江经济带化工园区、企业专项整治。推进净土行动。重点抓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确保2018年完成农用地土壤详查,2020年完成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详查。以影响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的突出土壤污染问题为重点,推进土壤项目库建设和管理,开展治理与修复。加快危险废物处置能力建设,推动吉安、赣州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和九江水泥窑协同处置危险废物项目2018年底投入试生产。
  二要扎实推进环保督察问题整改。确保完成2018年12个中央环保督察问题的整改任务。同时,对今年已完成省级环保督察的6个设区市,开展“回头看”,督促问题整改。启动对南昌、赣州、抚州、景德镇、上饶5个设区市的省级环保督察,实现11个设区市全覆盖,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
  三要扎实推进生态保护与修复。在已完成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基础上开展勘界落地试点、绩效评估和考核,逐步把生态保护红线落实到地块。持续深入开展“绿盾行动”,对在今年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专项行动中发现的问题坚决整改。积极组织开展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探索在全省开展“宁静、和谐、美丽”村庄创建活动。积极推进流域生态补偿和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作。
  四要扎实推进生态环境监管体制改革。全面启动环保垂改。编制相关配套方案,加快推进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体制改革,协调省直相关部门,加强对设区市环保垂改方案制定的督促和指导,推动市县环保垂改工作顺利开展,确保明年6月底前按新体制运行。推进流域改革。建立健全赣江流域环境保护协作机制,推行全流域环境污染联防联控,在全流域范围内按照生态环境系统完整性实施统筹管理,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环评、统一监测、统一执法,统筹跨市辖区的环境执法和环境监测。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明年起将按照国家要求,构建责任明确、途径畅通、技术规范、保障有力、赔偿到位、修复有效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我省将制定实施意见,明确改革任务和时限,大胆探索、扎实推进,确保各项改革措施落到实处,让“环境有价、损害担责”理念深入人心。抓好监测事权上收。为强化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建设,厘清各级政府环境监测事权,做到依法监测、科学监测、诚信监测,确保环境监测数据全面、准确、客观、真实,我们将适时启动全省环境质量监测事权上收工作。上收的内容主要包括地表水监测、环境空气监测、饮用水源地监测、噪声监测、预警预报等。推进排污许可证制度实施。进一步扩大排污许可证制度实施范围,2018年完成全省屠宰及肉类加工、其他农副食品加工、精炼石油产品制造、陶瓷制品制造、炼铁、炼钢等8类行业企业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工作。
  五要扎实推进污染源普查。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将于明年1月1日启动,普查范围包括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移动源及其他产生排放污染物的设施。2018年完成入户调查、开展数据审核与数据汇总、开展质量核查与评估3阶段工作,2019年将总结发布普查成果。
  最后,希望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一如既往地关心关注江西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为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唱响主旋律、发出好声音、传递正能量、书写新篇章!
  谢谢大家!
陈惠龙:谢谢陈厅长的介绍和发布!下面进行第二项议程,答记者问。提问请举手,并作简要的自我介绍。谢谢!
凤凰网记者(文颖 摄)
凤凰网记者:去年我省被列为全国首批三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之一。今年9月份,中央正式印发《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实施方案》。请问省发改委作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牵头部门,明年将如何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工作?
刘兵:党的十九大对生态文明建设做了全面部署,江西作为首批三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之一,应该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按照中央要求,2018年是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关键之年,试验区建设必须完成第一个阶段改革任务,取得阶段性成果。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将以增强四大支撑体系为抓手,全面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
  (一)增强制度支撑体系。对照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实施方案,一是全面推进2017年已出台20项制度的落地实施,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成果和成功经验。二是全力抓好试验区2018年12项重点改革任务,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保时保质向中央交账。三是提前谋划2019年难度较大的改革任务,启动相关前期研究,为下一步工作打牢基础。
  (二)增强平台支撑体系。点上,抓好生态文明示范县、示范基地、示范工程等试点建设。线上,抓好抚河、昌铜、吉安赣江、景德镇昌江等生态示范带建设。面上,深入抚州生态文明示范市、赣州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生态扶贫试验区、滨湖四县小康攻坚示范区等区域性平台建设。
  (三)增强政策支撑体系。绿色发展方面。出台重点领域循环经济标准体系、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等政策。环境治理方面。出台畜禽养殖粪便有机肥转化利用补贴、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政策。生态系统保护方面。出台节约集约用地奖励、湿地生态保护补偿等政策。共建共享方面。出台生态环境信息发布、生态保护补偿资金扶持贫困人口脱贫等政策。
  (四)增强组织支撑体系。完善组织体系。推动各地各部门健全推进组织架构,努力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生态文明建设组织体系。健全推进机制。加快完善从任务部署,到日常推动、督察考核、约谈追责的闭环管理机制,切实把省委省政府和领导小组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严格考核问责。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和奖惩机制,推进通报、约谈常态化。开展评估推广。加强对改革任务落实情况的跟踪分析和效果评估,定期总结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成果。
香港商报记者(文颖 摄)
香港商报记者:在刚才您对国土资源助力“美丽江西”工作情况介绍中,提到过我省正在开展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试点。请问,该项试点对我省“建设美丽江西”有何重大意义?
梁春祥: 我认为,推进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试点,对我省“建设美丽江西”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意义:
  一是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新理念新要求的重要举措。试点牢固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对自然生态空间实行区域准入和用途转用许可,重点明确农业、城镇、生态主导功能空间的用途转用管理,构建覆盖全部自然生态空间的开发保护制度框架。
  二是强化自然生态空间保护的重要手段。试点从区域和地块两个不同层面入手,强化对自然生态空间的用途管制。在区域层面制定区域准入条件,明确允许的开发规模、强度、布局,以及允许、限制、禁止的产业类型;对每一地块的不同用途之间的转换实施用途转用许可。对于没有发生土地用途转变的生态空间,实行承载力管控,防止过度垦殖、放牧、采伐、取水、渔猎、旅游等,造成对生态空间功能的损害。
  三是推动形成国土空间治理合力的制度保障。试点立足现有管理体制,并与未来改革相衔接,各有关部门按照试点的有关规定,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生态空间进行管理,共同落实用途管制的要求,形成管制合力,为“建设美丽江西”和推进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提供自然生态空间制度保障。
江西卫视记者(文颖 摄)
江西卫视记者:为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文章,全面实施“河长制”升级版,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今年6月,江西省政府制定了《江西省消灭劣V类水工作方案》。请问下,到目前为止,我省在消灭劣V类水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取得哪些成效?
罗小云:6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江西省消灭劣V类水工作方案》。消灭劣V类水工作涉及除鹰潭市外的其他10个设区市,31个县(市、区)。省水利厅(省河长办)会同相关省直部门、有关设区市人民政府,认真谋划治理措施,坚持工程治理和强化管理并重,大力推进治理工作。
  一是召开专题会议全面部署消灭劣V类水和推进河长制工作。8月3日,省政府召开全省消灭劣V类水推进河长制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会议要求各地各部门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强化责任担当,坚持消灭污水存量与严格控制污水增量并举,重点抓好工矿企业及工业聚集区污染治理、城镇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整治、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入河排污口整治,确保按时完成治理任务。
  二是编制实施方案加大对治理方案的指导力度。省水利厅(省河长办)会同环保、住建等有关部门,编制印发《市、县(市、区)消灭劣V类水工作方案编制指南》,指导各地开展治理方案编制工作。相关设区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均按照要求,对每个治理断面制定了具体治理工作方案,有力推进了治理工作。
  三是持续督促指导,推进治理项目实施。一方面,省河长办专门成立了消灭劣V类专项工作小组,并从省水利厅、省环保厅抽调人员集中办公。对已明确的治理项目进展情况实行“挂图作战”,做到“每月一调度、两月一通报”。根据各地工作方案,共规划截污纳管、工业整治、化肥农药治理、排放整治、河道清淤、生态修复等治理项目204个,估算总投资61.9亿元。另一方面,开展省级河长集中巡河督导。8月7日至9月8日的一个月时间内,“五河一湖一江”的7位省级河长坚持问题导向,先后开展巡河督导工作,对所负责流域影响河湖健康的突出问题进行现场督查,着重督导今年确定的14项清河专项整治行动和消灭劣V类水的工作推进情况。7位省级河长在巡河后都召开了工作部署会,对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提出了可操作、有指导的要求,明确了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传导了工作压力。
  四是消灭劣V类水治理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截至10月底,已完成截污管网建设136.3公里,开工工业废水处理项目25个,开工污水处理厂(含垃圾渗滤液处理)项目66个,关停、拆迁畜禽养殖场6718家、生态化改造503家,整治入河排污口11个。据省环保厅10月份水质监测情况,44个断面有35个水质提升,占总数的79.5%,总体情况较好。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系统治理”的思路,推进生态鄱阳湖流域建设,为建设美丽江西作出贡献。
中国江西网(信息日报)记者(文颖 摄)
中国江西网(信息日报)记者:江西的森林覆盖率达到了63.1%,位居全国前列,绿色生态已经成为江西的一张响亮名片。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除了让江西变得更绿,还要变得更美、人与自然更和谐。请问下一步省林业厅将采取哪些措施让江西变得更加秀美?
阎钢军:谢谢你的提问。正如你说的,绿色生态、绿满赣鄱,已经成为江西的最大品牌。这是历届省委、省政府和几代江西人民共同奋斗努力的结果。绿起来只是建设美丽江西的开始。下一步,我们要按照十九大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在深入推进我省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目标指引下,不断打造美丽江西“升级版”,加快推进江西森林的美化、彩化、珍稀化,实现从绿化江西到彩化江西的新跨越。具体主要从三个方面来推进:
  一是提升森林质量。森林覆盖率比较高,而森林质量不高,是江西林业生态建设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体现。从2015年开始,我们在全国率先开展了森林质量提升行动。今后我们将坚持因地制宜、因林施策,通过“封、改、补、造”( 封山育林、低产林改造、补植补造、人工造林)等综合措施,全面实施森林科学经营,把江西的森林质量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我们的目标是,“十三五”期间完成营造林4000万亩以上,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3.1%;森林蓄积量达到5.5亿立方米,比“十二五”期末增长10%以上,让江西山好林更好,林好水更青。
  二是建设彩色廊道。我们正在制订规划,准备结合森林质量提升工程,在长江沿岸带和国家森林步道、主要高速公路、高铁两旁等重要生态区域,大力推广本地乡土树种和彩叶树种、珍稀树种的补植造林,鼓励企业和个人在沿线发展彩色树种苗木基地,让大家不仅感受到江西满眼是绿色,而且处处有景色。
  三是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我们已经有10个设区市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的国字号招牌,69个县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城市绿化面貌一新,居民幸福感显著提升。下一步,我们不仅要实现“国家森林城市”在11个设区市全覆盖,而且还要把“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活动延伸到县一级,让我们的城市环境更加生态宜居。同时,我们还将积极投入十九大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开展乡村风景林的保护和建设,大力创建生态文化村,大力发展林下种植养殖、森林药材、森林旅游等林下经济,让我们的农村生态更美、百姓更富。
新华社记者(文颖 摄)
新华社记者:党的十九大对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作出了重大部署。《环保法》明确指出,环境保护是国家的基本国策,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那么,我想请问陈小平厅长,在当前生态环境保护任务越来越重、压力越来越大的形势下,如何有效形成生态环境保护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陈小平: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切中了当前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要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众所周知,环境保护涉及千家万户,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我们每一个人既是环境的受害者,又是享有者;既是污染者,也是保护者。所以,我们不能只强调要享受良好的生态环境,自己却不去爱护环境。我认为要形成环境保护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关键是要建立上下齐动、部门联动、条块结合、各司其职、权责明确、保障有力、权威高效的环境保护体制。具体来说,就是要做到“五个强化”:
  一是强化各级党委和政府环境保护主体责任,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
  二是强化环保部门监督管理职责,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加强综合统筹协调。
  三是强化相关部门环境保护责任,落实“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管生产必须管环保、管行业必须管行业污染”的要求。
  四是强化企业污染治理主体责任,落实“谁发展谁保护、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的要求。
  五是强化公民环境保护法定义务,要按照党的十九大要求,进一步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
  总之,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生态环境保护不是环保部门一家的事,不能靠环保部门去单打独斗。我们期盼每个人都成为生态环境保护的参与者、贡献者,使“人人呵护好生态环境、人人享受好生态环境”成为共识共为。
  谢谢!
陈惠龙:由于时间关系,答记者问就到这里。谢谢各位领导、谢谢各位记者朋友。相关材料已经印发给了大家,并提供了电子版。如果还有什么问题,会后可以向有关领导进行咨询或专访。预告一下,专题发布会的第五场新闻发布会将于下周四上午9:30继续在这里举办。
  今天上午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